咳嗽老不好?建议40岁后,警惕3个信号,或是肺癌在敲门
凌晨三点,你被一声“金属味”的咳嗽惊醒——不是声音像金属,而是咳过之后,喉咙里仿佛被冷硬的勺子刮过,微微发腥。你最怕的困惑,是这阵子无论喝热水、含润喉片还是换季被褥,咳嗽都像粘在气管壁上,不肯散场。可别急着说“感冒拖的”,很多时候,我们以为的“小毛病”,也可能
凌晨三点,你被一声“金属味”的咳嗽惊醒——不是声音像金属,而是咳过之后,喉咙里仿佛被冷硬的勺子刮过,微微发腥。你最怕的困惑,是这阵子无论喝热水、含润喉片还是换季被褥,咳嗽都像粘在气管壁上,不肯散场。可别急着说“感冒拖的”,很多时候,我们以为的“小毛病”,也可能
直到有一天,王阿姨晚上爬楼梯喘得厉害,胸口一阵隐痛,儿女不放心,陪她去体检。医生看了片子后眉头紧锁:“这些症状可不能小看,早期肺癌很多时候就是这样‘悄没声’地混进生活。”家人这才恍然大悟:“难怪身边有人查出来时,病都晚了!”你有没有想过,每年世界上有多少人因为
2009年,48岁的澄远是一名常年居住在福建山区道观里的道士,自二十多岁起便出家修行。每日清晨五点半,他准时起身,先在观前石阶上打扫落叶,再走进大殿焚香诵经。诵经结束后,还要带领弟子们整理经卷、打理香火供品。中午常常在斋堂用餐,餐食以粗粮和蔬菜为主,他习惯只盛
作为肺癌的明确致癌驱动基因之一,RET融合在肺癌中虽然相对罕见,但却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选择。过去,RET融合患者主要依赖化疗。如今,治疗格局已焕然一新,在传统治疗基础上,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等创新手段得到广泛应用,为患者提供了更多、更优的个体化选择。面
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的“2025肺癌MDT领航计划”全国会于2025年9月1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。在肺癌诊疗迈向精准化、个体化、全程化的关键阶段,多学科协作(MDT)已成为提升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核心模式。本次大会荣幸邀请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宋启斌
“我叔每年都去查CT,抽血、做肺功能都做得挺勤的,连低剂量螺旋CT也没落下,体检报告也没啥事,结果半年前查出晚期肺癌,发展特别快,医生都说来不及了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这话是一位退休企业文员在医保中心排队时说的,声音平稳,但语气里透着疑惑。
撰文 | 燕小六一项涵盖三甲肿瘤医院16年临床数据的研究最新披露,中国可手术肺癌患者的群体结构发生了巨变!其中,年轻、女性、不抽烟者的比例都在飙升,整体女性患者的占比从2006年29.9%,持续升至2021年59.5%,超过男性。近日,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《肺癌
作为肺癌的明确致癌驱动基因之一,RET融合在肺癌中虽然相对罕见,但却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选择。过去,RET融合患者主要依赖化疗。如今,治疗格局已焕然一新,在传统治疗基础上,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等创新手段得到广泛应用,为患者提供了更多、更优的个体化选择。面
间变性淋巴瘤激酶(ALK)融合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重要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。针对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,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ALK-TKI)疗效显著,已成为一线标准治疗。对于早期可切除患者,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,然而,即便接受了根治
约5%的肺腺癌病人存在EML4-ALK融合基因突变。很长时间以来,我们将ALK基因突变归为一类,使用相同的靶向药进行治疗。但是不断出现的研究表明,ALK基因突变分为很多类别。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,不同的ALK融合基因变体在肿瘤
前两天的术后疼痛视频受到了大家的关注,不少外地结友在术后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疼痛的困扰。同时还有些结友提出了新的问题,“要不要运动”“怎么吃才是健康的”。这些内容在以往给大家分散的说过,今天借此机会就从疼痛问题切入,梳理肺结节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方法,帮
一提到做胸部手术,很多人脑海里就立马现出开胸、大切口和各种插管,损伤大、恢复慢……现在,西京医院九八六医院胸外科无管化手术技术(Tubeless)可实现术中“不插管”,患者可以自主呼吸,显著减轻疼痛、加速康复。
小细胞肺癌(SCLC)作为一种恶性程度高、进展速度快、复发风险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,其治疗后随访复查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病情监测效率、复发干预时机与患者长期生存质量。相较于非小细胞肺癌,小细胞肺癌的复查方案需更注重“高频监测、精准覆盖、动态调整”,既要通过系统性检查
我们常说新鲜空气能让人神清气爽,而长时间接触污染尘埃、烟雾和异味,其实会给呼吸系统带来很大压力。空气里的细微颗粒物,就像一颗颗看不见的小石子,日复一日堆叠在身体里。这个累积过程悄无声息,却能逐渐削弱防护能力。
李阿姨今年54岁,退休后喜欢每天早晨到公园和老姐妹们打太极。可最近,她总觉得胸口闷,说不清哪儿不舒服。家人劝她去看看医生,她却总觉得是春天犯了“老支气管炎”,只需要喝点热水多休息。直到一次晨练后,李阿姨咳嗽得厉害,还伴有一丝血丝,她这才紧张起来。这是不是身体在
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胸部肿瘤学家Eric K. Singhi在国际媒体上分享了从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(WCLC)上精选的5项重要报告,并解释了他认为这些研究引人入胜的原因。
2025年9月26日,“OncLive”报道了一则重要消息:舒沃替尼(sunvozertinib,Zegfrovy®)获FDA批准,用于治疗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,这一决定为该类患者新增了关键治疗选择!
全球每年约1800万人确诊癌症。尽管筛查提升了符合条件人群的早期发现率,但仅25%–30%患者就诊时处于疾病局部阶段,可手术切除治愈。即便手术成功,复发常见,癌症转移更是患者死亡主因——世卫组织数据显示,超90%癌症相关死亡源于转移,这在一线治疗失败后尤为突出
最新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,每年全球新发肺癌病例248万例,死亡病例181.7万例[1]。在中国,每年新发肺癌病例106.06万例,死亡病例73.3万例,均居所有癌症类型首位[2],这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肿瘤防治领域的重大挑战。现代医学手段如手术、放化疗、免疫治疗
一位行医20余年、享誉国际的顶尖肺癌专家,近日向公众宣布了一个消息:他自己已身患肺癌三年,目前已是晚期,无法治愈。